好名网 > 取好名字 > 百家姓 >

百家姓中厉姓和戎姓的来源

时间: 春林2 百家姓

应该每个人都知道吧?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,是从最早的原始社会部族分化开始,经过漫长的发展,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姓氏,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厉姓和戎姓的来源资料”,欢迎阅读与借鉴!

百家姓中厉姓和戎姓的来源

厉姓的来源

一、 姓氏起源

1、 源于西周,以谥号为姓。周宣王姬静执政时,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,谥号为"厉",史称齐厉公。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,遂成厉氏。

2、 以封国名为姓氏。周朝时,有个诸侯国厉国(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),春秋时,改名为随国。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,成为厉姓的一支。

3、 孙姓改为厉姓。三国时,吴国皇帝孙皓,追改宗室孙秀(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)姓厉。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。

4、 李姓改为厉姓。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,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,事败被诛。李隆基执政后,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,不准其恢复李氏。

二、 郡望堂号

【郡望】

南阳郡:秦代置,相当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。

范阳郡:三国魏文帝黄初七年(226年)将涿郡改为范阳郡,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、房山县一带。

【堂号】 "半树堂":宋朝厉元吉,号"半树",做乌程尉,后回家隐居。元朝访问宋朝旧臣,元吉跑到湖里、海里,去藏,到了白头才回家,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。

三、 历史名人

厉仲方:字约甫,原名仲祥,宋朝时东阳(现磐安)人,师事叶适,素留意于事功之学。他文武双全,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。他任领卫官,出知安丰军,进召授左领卫中郎将,镇守建康,并在安丰种桑垦地,军实甚众。他又发明了一种战车,上面有射箭的机关,很适合实战,后来被部队使用,大败金兵。

厉鹗:字太鸿,号樊榭,清朝时钱塘人。康熙举人,乾隆初召试鸿博,不遇,遂潜心看书著书。所见宋人集最多,而又求之诗话说部山经地志,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南宋院画录》、《辽史拾遗》、《东城杂记》、《湖船录》等,皆博洽详瞻,诗幽新隽妙,自成一家。词亦冷峭独绝,有《樊榭山房文集》。

厉氏祠堂对联资料

厉(Lì)姓出自姜姓,源于西周,以谥号为氏。得姓始祖:齐厉公。周宣王姬静执政时,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,谥号为“厉”,史称齐厉公。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,遂成厉氏。

高楣共仰范阳郡;

名字相承半树堂。

——全联典指厉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
刺史威施郡盗;

太鸿名重文坛。

——上联典指唐代道州刺史厉文才,时荔浦县盗贼猖獗,厉文才威爱并施,平息了郡盗,一郡大治。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厉鹗,字太鸿,能诗善词,为浙西词派的重要作家,著有《宋诗纪事》等。

宗丞勋铭带砺;

同知茂绩循良。

——全联典指南宋西外宗丞东阳人厉汪,字万顷,隆兴间进士,初任永嘉县主簿,又升乐清县知县,百姓受其教化,生活安定,称他为“厉佛子”。

附:

相见亦无事;

不来忽忆君。

——此联为清代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。厉鹗,字太鸿,钱塘人,有《宋诗纪事》。

拂竹鸾惊侣;

经松鹤对群。

——此联为唐代诗人厉玄《猴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》诗句联。

农亩时勤业;

儒林日漱芳。

——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。

非显非藏姓氏;

半耕半读人家。

——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。

二百载青毡,蝉联八世;

两三间白屋,鹤隐千秋。

——此联为江苏省扬州市厉氏宗祠联。全联典指该族的悠久历史。“青毡”,代称士人故家旧物。语出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:王献之夜里在斋中睡觉,有几个小偷进到屋里偷东西。王献之不慌不忙地说:“偷儿,青毡是我家的旧物,把它放下吧!”群偷惊走。“白屋”,指用茅草盖的房子,也指穷士的住宅。

山水怡情,容州动故乡之恋;

廉明作宰,青田兴去后之怀。

——佚名撰厉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代官吏厉文才。下联典指明代青田知县厉升。

戎姓的来源

一、 姓氏源流

1、 以封国为姓氏。周朝时有戎国,为齐国附庸,出自姜姓。戎国灭亡之后,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,遂为戎氏。

2、 以职官为氏。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,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,成为戎姓一支。

3、 出自少数民族。商朝以后有戎族,其中有允姓山戎,居于燕北,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,形成戎姓的又一支。

4、 上古周朝时,宋微子之后,其子孙以戎为姓。

二、 郡望堂号

【郡望】

法陵: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郡,汉置江陵县,南齐改置江陵郡,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。

扶风:汉武帝置右扶风,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。

【堂号】

"柳丘堂":秦末时,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。因破三秦有功,升了都尉。消灭项羽之后,他被封为柳丘侯。

三、 历史名人

戎昱:唐朝荆南人,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,卫伯玉辟为从事。当时,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,但要他改姓李。古时视改姓如亡命,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。德宗初年历任辰、楚二州刺史。

戎益:宋朝信德人,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。岁值灾荒饥谨,他劝率上户,得米17000余斤,民赖以全活。

戎宪:明朝句容人。他年幼丧母,事父甚孝。父卒,叔无子,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。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,他说:"叔与父同气,不孝敬叔,如同不孝敬我父也。"

戎氏祠堂对联资料

戎(Róng)姓出自宋微子之后,其子孙以戎为姓。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,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,定国号为宋,建都于商丘,其后世子孙以戎为姓,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。得姓始祖:宋微子。

氏源承宋国;

郡望出江陵。

——全联典指戎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
都尉功高汉室;

河源才重明朝。

——上联典指西汉人戎赐,参与平定三秦,击败项籍军,官至都尉,封柳丘侯。下联典指明代江都人戎廉,洪武初年进士,官河源训导,有才名。

执法不阿,推官望重;

劝绅输粟,知府恩深。

——上联典指明代宣德间黄州府推官戎询。执法不阿,持身洁介,郡中翕然颂为神明。下联典指宋代平江知府戎益。值岁饥,劝率上户富绅输余粟赈饥民,得米一万七千有奇,民赖以全。

附:

江陵衍派家声远;

靖海创垂世泽长。

——此联为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戎氏宗祠门联。

千里政声人共喜;

三军令肃马前嘶。

——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《上李堂侍》诗句联。

梦随行伍朝天去;

身寄穷荒报国难。

——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《谪官辰州冬至日怀》诗句联。

志在赈饥,募平江义粟;

诗成出塞,拒京兆名媛。

——佚名撰戎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南宋平江知府戎益。下联典指唐代戎昱,曾作《元戎出塞》诗,京兆尹李鸾爱其才,欲招为婿,命其改戎姓,遭昱坚拒。

3432